最新研究成果
  • 隋森芳教授课题组发文报道酵母TRAPPII复合体特异激活GTP酶Ypt31/32的结构基础

    囊泡转运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分为出芽、移动、拴系和融合四个步骤。由拴系蛋白介导的拴系是指转运小泡与其受体之间的初始、远距离相互作用,这一步被认为对于建立囊泡靶向转运的特异性是必不可少的。拴系蛋白TRAPP家族蛋白具有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功能,可以将Ypt/Rab GTP酶从非激活状态转换成激活状态,进而招募下游的效应因子调控囊泡运输。酵母TRAPPII是酵母TRAPP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分子...2022-01-29

  • Cell Discovery | 刘光慧研究组合作发现促进多组织再生、延缓衰老的小分子代谢物

    再生是机体修复受损、病变或衰老组织的重要过程。从低等动物到人类,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而逐步降低。例如,低等动物中的蝾螈能够实现断肢的完全再生,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哺乳动物仅具备有限的再生和损伤修复能力。在哺乳动物中,鹿角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器官。尽管高度进化的物种能在组织损伤时启动相应的再生修复程序,但这种再生修复的能力会...2022-02-07

  • Cell Research | 高宁研究组揭示SPFH蛋白质家族组织功能性的细胞膜微域的分子基础

    2022年1月3日,高宁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embrane microdomain organization by SPFH family proteins 的研究论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了位于细菌内膜的由两种具有代表性的SPFH家族蛋白质分子(HflK、HflC)与AAA+蛋白酶FtsH形成的超级膜复合物的高分辨结构,揭示了SPFH家族蛋白质在细胞内不同的膜系统微域(microdomain)组织过程中的共性原理和分...2022-01-06

  • Neuron | 李毓龙研究组开发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此外,嘌呤能信号失调还与抑郁、精神分裂...2021-12-24

  • Nature | 陈雷研究组报道降糖药恩格列净抑制人源SGLT2-MAP17复合物的结构机制

    021年12月8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发表题目为 Structural basis of inhibition of the human SGLT2-MAP17 glucose transporter 的文章,报导了人源SGLT2-MAP17复合物与抑制剂恩格列净结合的2.95Å冷冻电镜结构。2021-12-10

  • NCB|刘光慧等合作揭示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损伤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经引发全球大暴发,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据统计,住院死亡病例中70%以上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与年轻群体相比,老年群体感染SARS-CoV-2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甚至死亡。肺是SARS-CoV-2感染和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严重肺损伤导致呼吸衰竭是COVID-19患者主要死因。COVID-19肺和其他脏器损伤机制研究已经不乏报道,但是基于老年患者尸...2021-12-09

  • AHM|中科院顾奇、郑雄飞、王树:基于多材料打印的三维血管化肝脏组织模型

    血管几乎遍及人体所有组织,对人体病理生理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多尺度血管的生物制造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顾奇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郑雄飞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树研究院团队利用定制的打印机,开发了一种多材料打印制备血管化组织的方法,在药物筛选以及肝组织工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3D Liver Tissue Model with Branched Vas...2021-11-19

  • Nature |高宁组合作揭示了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2021年11月17日,高宁组与孙金鹏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Structure, 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man itch receptor complexes”。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先是对痒觉受体MRGPRX2对多肽和过敏性药物的感知药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为进一步揭示其设别机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不同配体作用下痒觉受体MRGPRX2与Gi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图一),发现了痒觉受体非常独特的...2021-11-18

  • NBT| 陈良怡合作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稳定提升荧光显微镜2倍分辨率

    2021年11月16日,陈良怡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1】。他们另辟蹊径,发明基于新计算原理的荧光超分辨率显微成像,进一步拓展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通过提出“荧光图像的分辨率提高等价于图像的相对稀疏性增加”这个通用先验知识,结合之...2021-11-17

  • Nat Biotechnol | 李毓龙研究组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 eCBs),包括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rachidonoylgylcerol,简称2-AG)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N-arachidonoylethanolamide,简称AEA),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经典神经递质从突触前末梢释放,激活突触后膜受体;而eCB“反其道而行之”——在突触后神经元释放,逆行性地作用在特定类型神经元突触前膜大麻素受体CB1R(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2021-11-11